城市群时代已经到来。
01
我国有多少个国家级城市群?
近日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根据相关规划,我国共布局了19个国家级城市群:
优化提升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发展壮大5个——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 培育发展9个——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
这些城市群,构筑成“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两横,说的是沿长江通道及陆桥通道;三纵则覆盖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基本涵括了主要城市群。
虽然这19个城市群均为国家级城市群,但由于经济发展步伐不一,定位大相径庭。
第一档5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发展相对成熟,属于“优化提升范围”。成渝、长江中游,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并列,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第二档5个:山东半岛、中原、关中平原、粤闽浙、北部湾等已有雏形,未来需要的是“发展壮大”,这也是相对有潜力的城市群,属于第二梯队。
第三档9个:哈长、辽中南、滇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尚未真正成形,还在“培育发展”之列。
这些城市群基本位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有待进一步培育。
02
与十三五规划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确立了6大国家战略,这是城镇化战略的第一层级。
这6大国家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是三大世界级城市群,海南则有自贸港战略的加持,长江、黄河两大经济带覆盖南北主要城市,这是国家战略布局的宏观立足点。
目前,除了已经审议但尚未公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其他国家战略相关规划均已横空出世。
黄河流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大热的成渝双城经济圈未单独列入。
这可以理解、从国家战略来看,成渝城市群从属于长江经济带,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等共同构筑起长江经济带。
03
第二大变化是,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地位得到抬升。
这一次,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被纳入“优化提升”范畴。而在5年前,这两个城市群都还属于“发展壮大”的范畴。
从“发展壮大”到“优化提升”,意味着成渝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地位的提升。
虽然这两大城市群仍旧远远不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世界级城市群并驾齐驱,但本身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04
第三大变化,是“北部湾城市群”被纳入“发展壮大”范畴。
5年前,北部湾的定位还是“规划引导”发展,这意味着北部湾城市群的地位之变。
最近几年来,北部湾城市群接连获得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的加持,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西部陆海新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涉及重庆四川广西三个省份,辐射重庆、成都、贵阳、南宁等城市,最终落脚在广西的北部湾。
这条通道将北部湾与重庆、四川、贵州等地连接起来,北部湾成了重要出海口,而重庆四川顺势成了广西的重要腹地。
自此,偏于一隅的北部湾港口,正式升级为国际门户港口,这必然带动北部湾城市群地位的提升。
05
第四大变化是, “海峡西岸城市群”升级为“粤闽浙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顾名思义,是与海峡东岸相对应的城市群,囊括广东潮汕及梅州4市、浙江温州丽水衢州3市,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4市,以及福建厦门、福州、泉州等9市。
原海峡西岸城市群空间结构
虽然海西城市群足以称得上跨越省份最广阔的城市群之一。然而,长期以来,海西城市群发展不及预期,多个省域之间融合度不足,福建虽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却难以真正发挥起带动作用。
所以,这一次,从“海峡西岸城市群”到“粤闽浙城市群”,不只是名称之变,而是巨大的跨越。
如果说海西城市群,有着福建主导以及面向海峡对岸的意味。那么,粤闽浙城市群,更突破三省之间的融合发展,侧重于区域内部,未来不再只有一个增长极,而是多个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构成的一流城市群。
汕头地处汕揭潮都市圈,系广东副中心城市,也是广东沿海经济带的两大支柱之一(另一个是湛江)。
温州是浙江GDP第三高的城市,也是四大都会区之一(另三个为杭州、宁波、金义),民营经济高度发达。
福建的福州、泉州、厦门实力同样不容小觑。2020年,福州、泉州GDP双双破万亿,厦门则突破6000亿元,这三地同样能成为福建的高增长极。
粤闽浙城市群的诞生,意味着福州、厦门、汕头、温州将获得同等重要地位,这几个区域的发展有望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