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稳定风险工作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预防和化解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风险。以下是从我司角度对社会稳定风险工作的背景特点简要浅析。
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使得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成为利益主体,围绕各自的利益诉求展开博弈。这种变化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固化,使得社会结构趋向于更加紧张、封闭和僵硬,下层民众的怨气持续累积。
二、公众诉求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复杂化,民众的诉求心态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除了物质利益诉求外,权利诉求和安全诉求也被激活。利益诉求主要表现为利益补偿,而权利诉求需要在政府决策体系中构建公民参与的渠道,安全诉求则要求政府与公民之间通过持续互动以重塑政府的公信力。
三、新媒体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公众对政策和社会事件的反应更加敏感。这要求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公众的意见和反馈,以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法律法规的完善
为了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等文件,明确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流程。
五、未来展望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新征程。当今世界既存在塞缪尔•菲利普斯•廷顿(Samuel Phillips Huntington)所说的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即“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又存在乌尔里希•贝克(UlichBeck)、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所说的风险社会中的现代性风险,以及尼古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所言的系统性风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及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情况表明,人类面临的许多风险是看见的或共生性风险,习近平总书记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精准概括了这一历史性和现实性交织的复杂风险情境。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根据新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则是落实这一部署的重要环节之一。
总之,社会稳定风险专项工作的背景因素共同推动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推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需要了解此项制度机制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和理论渊源,从而更好地从理论的高度回应现实的呼唤。
来源:工程咨询一所
责编:黄通
审核:谢依依